牡丹手记
韓國高爾夫崛起有因
    剛落下帷幕的第四屆觀瀾湖世界女子錦標賽,韓國女子選手柳蕭然和朴仁妃取得冠、亞軍位置,而韓國隊以壓倒性成績取得團體冠軍。對於韓國球手稱霸賽事, 相信廣大球迷都不會感到意外,事關目前Rolex Rankings女子世界高爾夫排名的前十名中,便有六位球手是來自韓國。
    這樣一面倒的狀況,不禁讓我反思, 到底甚麼令韓國高爾夫這麼強大呢?有次我跟一位來自韓國的媒體一起打球,她告訴我,在韓國打高爾夫球是身分象徵,人們喜歡以球交友和借機談生意,不打球的話,可會受到排斥呢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,政府、協會、企業及家庭都非常支持高爾夫運動,並且為自家孩子在打高爾夫而感到自豪。據統計,2014年韓國人口約5,120萬人,而高球人口則超過500萬(約總人口10%,與美國相若)!
    韓國經濟市場,基本上是由五大集團(三星、現代、SL、LG及樂天)攏斷,他們與政府關係千絲萬縷,在相互配合下,讓國家在近十年間騰飛國際。與此同時,他們亦支持政府提升國家軟實力,例如投入球場建設和大量贊助資金,令高爾夫運動在韓國發展一日千里。
    1995年,三星集團便開始贊助還未高中畢業的朴世莉,翌年以8億韓圓簽約八年合作合約。由她開始,高爾夫運動風靡了整個韓國,一些實力高強的女子球手,如雨後春筍般湧現,並開始進入國際視野。十年前,未足16歲的韓裔美國人少女魏聖美成為職業球手,漂亮、高挑,發球有力,把韓國女子球手的形像帶到另一新高度。如今,高爾夫運動已成為韓國手上的一張王牌,政府支持力度有增無減。
    反觀中國內地、香港兩地,政府一直對高爾夫運動發展抱著自生自滅的態度,近兩年的反腐敗整肅行動,更把高爾夫視作打壓對象。事實證明,培養出色的球手,是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。中國的首代高爾夫職業球手如張連偉、梁文沖等都是從球童出身,全靠自己發奮努力向上才爬上今天的地位;新一代表現出色的年青球手,則是靠富裕的家庭環境所支持,否則連冒出頭來的機會也沒有。可是,這些由父母悉心栽培的中國球壇明日之星,相對於日本、韓國等地,從小培養、身經百戰的年青球手,中國小伙子是無法比的;連衝出亞洲的本事都沒有,更遑論與擁有深厚高爾夫文化的歐美國家一拼。
    每年有不少大型國際性高爾夫球賽在中國舉辦,國內贊助商的投放也是天文數字,然而,許多國內本土賽事,卻苦無贊助商支持。這成為中國球手向上流動的斷層,儘管他們有實力,也沒有登上國際舞台的台階。這情況在香港也無可避免。Hong Kong Ladies Open是一場得來不易、被計算入Rolex Rankings的重要賽事,可是樂意贊助的本地商業機構卻不多。在商言商,贊助高爾夫球賽是一項形象工程,賽事知名度愈高,才有宣傳效用;但作為香港高球界的一分子,我卻會因為他們寧可花大錢送到大牌球星手上,卻不願意支持本地新生代球手發展而感到難過和婉惜,也為無法改變政府和企業對高爾夫運動的漠視態度而無奈。
    我希望香港球手能好好把握今次機會,拿出無比決心與最大戰鬥力,在Hong Kong Ladies Open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。
1页,现第1页 [首页] [尾页]
友情鏈接 & Li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