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手記
  • 當前位置:
  • 首頁 
  • >  牡丹手記
共生共存
    这篇文章并非针对解决居住用地不足问题,而是从另一角度去看高尔夫球场的存在价值。
    近一个月以来,由香港高尔夫业界人士,包括本刊在内的高球传媒、球具入口商、练习场负责人、HKPGA会员等组成的“香港高尔夫运动促进联会”,积极地约见HKGA、政党议员、政府相关部门,团结业界力量,表达诉求与提出可行建议,希望尽最后努力挽救长沙湾Asia Golf高尔夫球场。
    九月份,我到长白山参加了“第14届全国高尔夫球会总经理联谊会 ”,其中一个论坛中一位韩国高协代表发言说到,要推广高尔夫、提升高尔夫人口,首先条件就是积极开设公众高尔夫球场,像美国、澳大利亚、欧洲国家那样,唯愈多人打球,才能为高尔夫经济带来生命。
    大部分市民都认为,高尔夫在香港是十分小众的运动,其实,高尔夫球场在香港一直是供不应求,不然私人球会的会籍不会被炒至天价、滘西洲赛马会公众高尔夫球场以及屯门、大埔两个公众练习场日日爆满。主要原因,是香港人不愿回国打球,长途跋涉、浪费时间金钱,加上近年人民币连年升值,和国内打球费用上升,回国内打一场球,消费几乎是香港的两倍!“回流”的人愈多,令本地球场供不应求的情况愈加严重。
    市民大众对住屋有诉求,高球爱好者对球场也有诉求,为什么一定要二择其一,为什么不可两全其美呢?个人有些想法,第一,在保留粉岭高尔夫球场的同时,将其中两个18洞球场拨为公众球场,另加建一个加大型的公众会所,令球场使用率大幅增加;第二,规划署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应加强沟通合作,拨出一些如长沙湾球场一类未有急切用途或发展时间表的市区土地,作为非永久性公众高尔夫练习场,地尽其用。如此一来,香港高尔夫运动与业界都有生存空间,亦不会阻碍政府增建公共房屋。
1页,现第1页 [首页] [尾页]
友情链接 & Li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