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手記
  • 當前位置:
  • 首頁 
  • >  牡丹手記
高尔夫与经济并肩前行
   高尔夫球场在中国大众眼中,多被视为“贵族运动”,又或是房地产、别墅开发商为投资回报所建造的“豪华会客厅”。有此曲解,许多时是因为一些不了解高尔夫的“专家”发表过一些言论,以及部分传媒做过一些以偏盖全的不实报导所致。作为中国高尔夫行业的一份子,我们应该让群众知道一些事实相,令他们撇开偏见,从多方面重新认识高尔夫。
    十年前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法〔2004〕1号文件,《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》开始,直到今天的十年间,多次颁发针对高尔夫行业发展的政策。
    在抑压开发新球场之外,也以高税项压制高尔夫玩家增长:2006年4月把高尔夫球具和用品列入征收奢侈品消费税项目;2007年1月,大幅度上调奢侈品进口税,旅客携带或邮寄入境的高尔夫球及球具的进口税,由10%调整为30%。
    事实上,各种对高尔夫发展的限制,与中国急速经发展是背道而驰的。还看高尔夫在亚洲的发展速度,第一是日本,其次是韩国,然后分别是中国台湾、新加坡、泰国和马来西亚。日本的高尔夫产业伴随国家于60年代高速经济发展而起飞,其高尔夫人口由1950年的10万人急增至2000年的1290万人。比较下,日本人口1.28亿,高尔夫球场2,500 个,而中国13亿人口,却仅有1,000个高尔夫球场。这不难想象,中国要是积极发展高尔夫产业,其推动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。
    就以广东、北京、上海拥有最多高尔夫球场的三个地区为例,已占去全中国球场总数过半,也跟三大地区去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吻合。据经济分析指,以产业带动力计算,会议展览是1:9,而高尔夫产业却高达1:13!这正正反映出高尔夫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强大带动力,换句话说,国家放弃高尔夫,无疑是放弃了经济增长和提升发展的机会。
    高尔夫运动之所以在中国被视为“贵族运动”,主要是中国采用的“私人会所”模式。若然国家开放建设球场的限制,球场数目增加、公众球场涌现,平衡极端倾斜的市场,让高尔夫朝着正规体育产业和休闲生活方向发展,高尔夫产业将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。
    增加球场,首先要打破“兴建高尔夫球场=占用耕地”的谬误。明白高尔夫是什么一回事的人都知道,打高尔夫球的乐趣,在于挑战起伏的山势、高大树木暗藏的难度、临海烈风带来不可预期的变数,而这些要求却与地势平坦、没有半棵大树遮阴的耕地恰恰相反,占用耕地建球场的理据是站不住脚的。
    国家把土地性质分为三大类:农用地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。根据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1996年公布数据,我国未利用地约393447.2万亩,为总土地总面积的27.6%(“未利用土地”包括:荒草地、盐碱地、沼泽地、沙地、裸土地、裸岩石砾地,河流水面、湖泊面、苇地、滩涂、冰川和永久积雪地等)。据十年前一份集合全国100家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的调查,球场占用部分耕地的比例只有8.57%,余下91.43%的球场面积是由垃圾场(5.71%)、废鱼塘(8.57%)、林园地(11.43%)、滩地(24.29%)、 绿地(14.29%)等主要成份组成。所以,正确来说,兴建球场是废地活用之举,并有助于绿化土地,增加就业机会。
    有传闻,在年底前国家将会重新推出高尔夫行业的指引。我们希望政府带头调整歧视性政策,并对土地利用、球场与房地产关系、环保要求、体育性发展、行业定性有关的税率问题,定出可令高尔夫行业健康、能持续发展的规例,让中国的高尔夫与经济同步成长。
1页,现第1页 [首页] [尾页]
友情链接 & Links